
教师姓名: |
曹洪文 |
邮箱地址: |
caohwen@cqu.edu.cn |
工作电话: |
未公开 |
曹洪文,博士,博士后,亚搏全网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(2018年7月遴。,访问学者指导教师;亚搏全网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(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)研究员,语言认知实验室负责人,语言认知及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,澳门大学濠江博士后(A类)。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第24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毕业。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。
研究方向
具有心理学、工学、神经科学和语言学多学科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,主要结合心理物理学、事件相关电位和脑功能成像技术,围绕第一语言、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学习和加工开展系列实证和教学实践创新研究。此外,专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近20年。在亚搏全网负责运转起脑电实验室、创建近红外脑成像实验室,创建语言与大脑研究团队,做强心理语言学,开创神经语言学研究。具体研究领域包括:心理语言学、神经语言学、二语和多语学习、认知心理学、心理健康。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、Language and Cognition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、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、Lingua等国际期刊发表近二十篇SSCI/SCI/AHCI研究论文。
学术兼职
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,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议专家,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,翻译传译认知国际联盟常务理事,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,以及多本SSCI/SCI/AHCI/CSSCI期刊审稿人。
承担科研项目
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、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亚搏全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。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/面上项目/青年项目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年度重点项目/一般项目/培育项目/青年项目/博士项目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、亚搏全网人文社科振兴行动计划科研平台建设专项项目、军队课题等。
人才培养
国家级虚拟教研室“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”核心成员。重庆市2019年研究生导师团队“语言、认知与智能计算研究生导师团队”骨干成员。指导博士生5名,硕士生12名,本科生12名和访问学者2名。指导的研究生获得“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”博士项目2项和硕士项目1项。
在读博士研究生
张小红(2016级)
张二虎(2019级)
李佳欣(2020级)
黄 姗(2022级)、赵天祺(2022级)
在读硕士研究生
王馨怡(2020级)、王诗然(2020级)、苟合翠(2020级)
王艺洁(2021级)、樊 菲(2021级,卑尔根大学交换生)
韩佳雯(2022级)、杨 晴(2022级)
已毕业硕士研究生
赖雪娴(2018级,上海交通大学读博)
赵婉苏(2018级,联合指导)
张新冬(2019级,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读博)
吴晓雪(2019级,川北医学院工作)
李啸云(2019级)
指导本科生
张芷若(2019级,保送亚搏全网读研)
刘书余(2019级,保送亚搏全网直博)
李斐然(2018级,爱丁堡大学读研)
程亦佳(2017级,保送浙江大学直博)
闫天宇(2017级,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)
樊宝宝(2017级,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)
魏丽爽(2017级,保送中国传媒大学读研)
郑 昕(2017级,天津外国语大学读研)
高楚涵(2017级)
张新冬(2015级,亚搏全网读研)
刘希萌(2015级,北京邮电大学读研)
张 雯(2015级,中兴通讯工作)
指导访问学者
徐 筝(重庆外语外事学院)
张 毅(华南师范大学)
指导学生获得科研项目
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佳欣荣获2021年“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”博士项目
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二虎荣获2020年“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”博士项目
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赖雪娴荣获2020年“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”硕士项目
主讲课程
《心理语言学》 (本科生、硕士生和博士生)
《神经语言学》 (硕士生和博士生)
《认知科学》 (博士生)
《学术论文写作》 (博士生)
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》 (本科生)
《科技翻译》 (本科生)
《学术阅读与机助翻译》 (本科生)
近两年代表性论文:
1. Neural correlates of retrieval practice 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retention of L3 French vocabulary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. (通讯作者, SSCI/AHCI, JCR-Q1)
2. An event-related potential study of cross-modal translation recognition in Chinese-English bilinguals: The role of cross-linguistic orthography and phonology. Language and Cognition. (通讯作者,SSCI/AHCI, JCR-Q1)
3. An ERP investigation of morpheme transposition in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. (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,SSCI/SCI, JCR-Q2)
4. Retrieval practice plus feedback benefits a thir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. (通讯作者,SSCI/AHCI, JCR-Q1)
5.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masked orthographic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in Chinese–English bilinguals. Scientific Reports. (通讯作者,SCI, JCR-Q2)
6. Lexico-semantic activation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ts during the attentional blink.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. (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, SSCI, JCR-Q2)
7. Retrieval practice enhances learning and memory retention of French words in Chinese-English bilinguals. Lingua. (通讯作者,SSCI/AHCI)
8.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character transposition in two-character Chinese word identification.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. (通讯作者,SSCI/SCI, JCR-Q1)
9. 论口译认知负荷的眼动研究, 外语学刊. (CSSCI)
10.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character transposition in the left and right visual fields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. (通讯作者, SSCI, JCR-Q2)
11.Morpheme transposition of two-character Chinese words in vertical visual fields.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. (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, SSCI, JCR-Q2)
欢迎对语言学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感兴趣,热爱探索大脑语言加工奥秘的优秀学生加入研究团队。具有语言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、计算机科学或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的学生优先考虑。本团队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到国(境)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。
硕士生招生方向:心理语言学
博士生招生方向: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(语言认知与脑科学)